激光网
当前位置: 首页 > 电影 > 正文

电影地球最后的夜晚主要演员(汤唯,黄觉,张艾嘉,李鸿其,) 外文名(Long Day's Journey Into Night)时长140分钟、130分钟(戛纳版)

2023-05-06 13:51:34     

  中文名(地球最后的夜晚)

  外文名(Long Day's Journey Into Night)

  编剧(毕赣、张大春)

  主演(汤唯 、黄觉、李鸿其、陈永忠、张艾嘉)

  时长140分钟、130分钟(戛纳版)

  《地球最后的夜晚》是由毕赣自编自导,汤唯、黄觉、李鸿其、陈永忠主演,张艾嘉特别出演的剧情电影。

  该片讲述了一个中年男人重回贵州故乡,开始一段寻找12年前恋人的梦幻之旅。

  该片于2018年5月15日在戛纳国际电影节首映;后于2018年12月31日在中国内地公映。

  影片评价:

  《地球最后的夜晚》是一部彻底的导演作品,可以说,这部电影最大的演员是导演毕赣。

  影片非常迷幻,标志性的诗化对白,使得全片如同梦呓,尤其是后半段的3D长镜头,梦境和现实交织,让人愈发看不清楚(新浪娱乐评)。

  《地球最后的夜晚》不仅关乎外部的现实世界,更关乎私密的幻觉世界。

  该片不仅呈现了凯里这个特殊地域的超现实维度,更将个人经验的潜意识维度表现了出来。

  从这点上讲,《地球最后的夜晚》是对《路边野餐》的二度思考和全面升级,实现这一对立统一的3D长镜头也无疑是具有原创性和实验性的想法之一(《北京青年报》评)。

  各版海报(7张)《地球最后的夜晚》是一部有着明显导演个人风格的文艺片。

  该片并不着重于故事性,它打破了线性叙事,时间轴参差错落,回忆和现实相互交织。

  这样的叙事缓慢,情节支离破碎。

  观众必须通过细节来分辨时空,比如从罗纮武头发的颜色(黑色或白色)来进行分辨。

  大量的呓语和符号,固定的机位和特写,让整部影片节奏缓慢、故事晦涩,充满暧昧不清的氛围。

  换句话说,这是一部呈现情绪状态的影片,而不是一部讲故事的影片。

  《地球最后的夜晚》再次反映出文艺片和普通观众之间存在着很长的距离。

  此外,该片最大的问题可能是用商业片的手段去宣传纯粹的文艺片,观众前期没有深入了解,大多数观众抱着观看浪漫爱情片的心态选择该片作为跨年仪式,结果造成了巨大的心理落差(《羊城晚报》评)。

  《地球最后的夜晚》的问题在于:一是节奏太慢,二是银幕太暗,三是剪辑叙事有问题。

  导演毕赣故意将时间顺序打乱,但这种刻意打乱并不高明,这种叙事方式并非必要,手法也并不新鲜。

  此外,影片后半段入梦后的60分钟长镜头3D效果也并不明显,除了片名“地球最后的夜晚”这几个大字做出了明显的3D效果,整个梦境几乎是平面的。

  该片作为一部追求个人艺术风格的影片,却被裹挟进入了电影工业体系。

  显然,毕赣还没有平衡这两者的能力。

  拍摄期间流程严重失控,一步步被资本裹挟,到最后影片的口碑大面积垮掉,导演并不是无辜的,但电影本身是无辜的(《羊城晚报》评)。

  该片的3D画面虽然平滑,但也突兀;它固然应该让人浸没,却又因为过度的平滑而具有些微的间离效果,失去了让人信服的力量。

  这样一个巨大的、完整的长镜头,似乎成为一个单纯的容器,并没有产生《镜子》或《穆赫兰道》中用各种片段相接合时的诗性效果,没有造就真正的自由表达,反而成了一种主题性的负担和束缚,从而导致后半段更像是被某种格式封装起来的闯关游戏,而不是一个具有强烈电影魅力的影像空间。

  形式的连续和内容的断裂,外在的连续和内在的断裂,叙事的连续和诗性的断裂,是影片在后半段面临的又一个困境(《北京青年报》评)。

  《地球最后的夜晚》不仅是强大技术带来的令人愉快的沉浸,它还是一个奇迹,引导媒介朝向未知的高峰攀登,并邀请我们进入一个美丽的梦幻中(《大银幕》评)。

  很难想象还有比《地球最后的夜晚》更空洞、无聊和野心的作品了,在红、黑雾霭中的游荡漫长而难以理解,其中的核心和《路边野餐》一样,都是一个夸张的长镜头,你可以赞美它的天才,也可以叹惋它的虚荣炫耀。

  现在回想,前作《路边野餐》如同一幅简陋的草稿,却比这个重复版更成功(《电影手册》主编让·菲利普·黛西评)。

免责声明: 激光网遵守行业规则,本站所转载的稿件都标注作者和来源。 激光网原创文章,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“激光网”, 不尊重本站原创的行为将受到激光网的追责,转载稿件或作者投稿可能会经编辑修改或者补充, 如有异议可投诉至:Email:133 467 34 45@qq.com